网上邻居 发表于 2011-11-19 22:29:50

用“心”、用“爱”让大家动起来

师生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使孩子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位置以及自主自由的进行学习的权利,同样老师也可以从师生互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在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中,使自己能更加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情感,促使对孩子的研究更加充实、自然,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双方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发展。结合我校进行的生命化课堂实践研究,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心动”起来,如何让学生“行动”起来,实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互动。我尝试做了以下方面:一、充分尊重,充分欣赏,让学生“心动”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的存在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每个人的成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每个人的人格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年幼的孩子们同样也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却往往被忽略。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小孩,因是中途转来,最开始不是很了解他,在一次上课时,请他读出课题“分数乘法”,他站起来很长时间一语不发,我当时很着急的随意说了一句“认识这几个字吗?” 顿时班上的其他孩子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好笨哦,连字都不认识!”“以前学的什么哦?”……没想到就我这一句话,孩子很不服气的坐下,并在一段时间内都对我有种敌视的情绪,他的学习状态也直接影响到了我的教学状态。感到事态的严重,我也在不停的反思,找他谈话时,他直接说出“陈老师,你不尊重人,你不懂得欣赏我的优点!”听到这句话,我顿时蒙了,没有想到一句无意的话语,竟然让这个孩子的心理产生如此强烈的反映,我真诚的向他说了声“对不起,老师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会心的笑了,仿佛让我读懂了他的心声,读懂了和他一样的孩子们的心声,也更懂得该如何去欣赏他们。感谢这个孩子,他的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让我在教学中能更有意识、更多的去关注孩子们的言行与心理。也正因为如此,从那以后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教与学更有乐趣,更有效!古人说的好:“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只要学会了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加倍的尊重自己,只要我们愿意心动,愿意欣赏他人,我们也总能找到欣赏的理由。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尊重就会让他们“心动”,教学中同样如此,让学生“心动”了,我们师生才能有效的互动。二、不吝啬我们的爱,让学生“心动”       爱是一种感受,爱让人心动,爱让人感动。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去爱我们的学生,适时地给不同层次的孩子流露自己的爱,并让孩子感到老师在关注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让他们“心动”,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则成功了一半。       轻轻的一个抚摩、淡淡的一个微笑、轻声的一句问候、短暂的几句交流,多一份的付出,奠定和班上孩子们的情感基础。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教育的阳光无法照射进孩子的心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师爱。师生才能彼此尊重,理解,信任,才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虽然我们数学老师可能有时不是那么善于表达对孩子们的爱,但是我们必须去学会如何去给他们爱。在课堂上,当孩子们回答问题犹豫时,如果你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他的勇气会倍增,他的答案或表现会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当孩子们解决问题困难时,如果你轻轻走到他的身边为他耐心讲解,孩子们的潜力会让你感到无比的激动;当孩子们……时,老师……,他们抬头与你的一个眼神交流,说明已经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也会让你感受到他们对你的信任,他们对你的感谢,他们对你的付出已经“心动”,他们会付出行动。三、学生心动,老师行动众所周知,兴趣是法宝,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学生心动了,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倍增不减,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付出实际的行动。首先,精心为“自己的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去运用教材。从而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从容应对;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力争不让精彩生成问题昙花一现,而让精彩的生成问题散发出它应有的光芒。 其次,打破教师传统观念,师生共同教学。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如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我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图上提供信息编出应用题,谁编得既围绕主题又具有思考性、挑战性,那我们今天就采用他的题目进行学习,并请他来当老师为大家讲解,这下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各个层次的孩子都纷纷开动脑筋,尽己所能,这不仅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又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三,抵制教师专权,师生共同评价。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希望……”等几个题目畅所欲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通过评价使老师得到反馈,以便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四、课堂灵动,师生互动灵动的课堂是和谐的;灵动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灵动的课堂是使教学更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学生心动、行动了,老师行动了,我们的课堂也就灵动了。这样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才是最有魅力和高效的。在教学中我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不同的内容时,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并注重其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既活跃了气氛,又使教学活动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产生“我能行”的情绪体验。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课前在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相遇,而且还要让孩子们自己从中去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上课时,我请两名孩子上讲台上演示,并有意让这两个孩子在中点相遇,给其他孩子设下“埋伏”,然后说道:“请孩子们自己观察并思考,你能发现什么?有发现马上告诉大家。”当两个孩子相遇的那瞬间,我发现很多小手高高的举起了,顿感惊喜。“陈老师,我觉得有问题,他们两个是在你发出口令后同时走的,那相遇时说明他们走的时间该是一样的,曾睿的速度比李明快,我觉得他们不应该在中点相遇,应该在中点靠近李明那边的位置相遇。”“你太厉害了,陈老师真的特别佩服你,你竟然发现了这么大个秘密。”我激动的表扬到这个孩子。“陈老师,我还知道他们两个走的路程加起来就是两地的距离。”“你们真是了不起!”到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对相遇问题基本上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于是又说到:“还有谁愿意再来为大家表演一次?”这时,我看到平时学习比较吃力的两个孩子微微的举了一下手,倍感欣喜,马上请他们上台来表演,表演完后还没有等我表扬他们,我只听到班上其他孩子为他们献上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然后这两个孩子相视一笑,自豪的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知道这时已经不需要我再多说什么,只是会心的笑了。他们当时的表情,令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看到孩子们表现的如此优秀,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说到:“如果他们按照这样的速度就在这两地往返走,当第二次相遇时,有谁知道他们会共同走几个单程?”我心里很清楚这个问题对他们的难度,就算没有孩子能想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只看到我说出这个问题后,很大一部分孩子或用自己的双手表示两个人在那里走,或借用铅笔尺子之类的在那里比划,或用……,不一会我就听到有几个孩子在说:“他们共同走了三个单全程。”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我们的孩子们更是成功者中的佼佼者。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清楚的知道:设置开放性的提问,营造开放的解决问题的空间,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自信地、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既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总之,孩子们的世界我们要去懂,因为只有我们懂了,我们才能了解和洞悉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以激发每一个孩子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为出发点,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永远都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个老师、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在课堂中充分的享受生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心”、用“爱”让大家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