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入村
登录
教育村
返回首页
wtrewterw的个人空间
http://www.sruu.net/?1763
[收藏]
[复制]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日志
相册
主题
个人资料
考试管理
学习中心
首页
资讯
版块
电脑
资源
联盟
家园
问卷
考试
应用
教育导航
我的空间
考试中心
学习中心
帖子
好友
道具
勋章
收藏
任务
导读
排行榜
日志
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已有 1201 次阅读
2016-2-23 16:52
|
个人分类:
教育
|
数理化
,
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理实验性强和与生活结合紧密的特点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慧,这既是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值得教学推广.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提高各种能力.
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观察、体验、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并在现象分析中总结规律,获得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新提升.传统的“讲授式”物理教学是一种外在的、抽象的学习活动,学生没有情感活动的投入,而“体验式教学”强调内在体验,是一种内在的、注重个体情感投入的具体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周围事物,充分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可视”、“可听”和“可感”知识,从而使新知识在兴趣的驱使下,在亲身经历中,主动而自然地进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储备.从实质上讲,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对接与接受.
2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策略与意义
2.1在“体验”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体验从感知开始,体验式教学离不开感知.学生感知了知识,体验了知识,才能产生新的认识,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体验式教学要以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为起点,以此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讲授“声音是什么”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突出.原因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坐在后面几排的许多学生既听不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更看不到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教师在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效果将很不一般.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这样的小实验.有的学生敲桌子使其发声,有的学生撕纸使其发声,有的学生弹拨圆珠笔使其发声,有的学生拍巴掌使其发声等等.学生有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这样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他们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从而加深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一声学原理的认知和理解.
2.2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效率才能充分彰显,“体验式教学”的效率充分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得到显着发展.所以,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和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如果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体验式教学”也只能徒有其表.
比如,在“磁体与磁场”一节的内容教学中,不能一味地采用演示实验和画图讲解的方式教学.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行准备一部分实验材料,如各种磁铁、回形针、大头针等,估计学生准备不出的由教师提供,如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及小磁针、铁屑等等.目的明确地组织学生自行做实验,认真体验,观察磁体的磁性情况,探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分析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等内容.经历了整个体验过程后,即使学生不能一步到位地掌握本节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肯定可以得到显着提升.
2.3在“体验”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促进学生获得发展.
比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既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人走路时前进的动力是怎么产生的?传送带上的物体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如带领学生爬旗杆:在旗杆旁分别提供滑石粉和镁粉.让一个学生在手掌上抹上镁粉爬旗杆,再让另一个学生手掌上抹滑石粉爬旗杆,之后再分别谈谈体会.通过截然不同的结果比较,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认识到:摩擦力既能阻碍物体运动,也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获得有效提高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
2.4在“体验”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其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引入“电阻”的概念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电路上连接了不同的导体之后,分别去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他们会发现:同一电路中接上不同的导体后,灯泡的亮度一般是不同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的导体为什么会造成灯泡亮度不同?在一番交流、讨论之后,他们会认识到导体不仅可以导电,同时还会对电流产生不同的阻碍作用,进而引入电阻这一概念,并且能认识到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就不同.学生不但能够知道物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显着提高.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学生素质的根本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体验学习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由依赖教师讲解到自主努力学习、由接受学习到创造性学习的角色转变,学生在获得丰富的体验的同时,体味到物理学习的快乐,积累起丰富的物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方法和能力,如此,我们的物理教学,就能以物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数理化 杂志 投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邀请
举报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
运用投影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效益
•
化学阅读能力培养三步曲
•
分析物理教学中国外实验教学效果研究和启示
评论 (
0
个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入村
评论
wtrewterw
加为好友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发帖子
自定义
自定义
自定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