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红色

学校,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些什么?

 
三好学生 发表于 2011-11-12 19:44:01 | 显示全部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九年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事件,曾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如今,那波反思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热潮已消退殆尽,但是否没有第二个“刘海洋”出现,就表示问题不存在?看一看仍以分数论英雄的中小学教育,看一看逃课成风的大学教育,再看一看近些年引起舆论关注的马加爵杀人案、“杭州七十码”、“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中的年轻人,我们不禁想问,为何许多在学校课堂上循规蹈矩、认真学习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却会像变了个样?我们在竭力灌输知识、传授考试技能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什么?是道德品质?是自学能力?是创新思想?是心理健康?抑或是还有很多?
  而与此同时,恐怕在许多年轻人心中也会存有这样的疑问:从小到大,苦读十二年,我们学会了解数理化难题,学会了背文言文古诗词,终于考入了大学。而当毕业时,为何却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找工作时、在迈入社会后几乎都用不上?
  学校,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些什么?

  据报道,新学期不少中小学又进入班干部竞选季。到广告公司定制竞选海报、印学生名片进行自我宣传,甚至以“代写作业”作争取支持的条件……“学生官场”不仅拼实力,还要拼“人气”。对于此现象,也有学校明确规定:不允许在竞选宣传过程中发放有价值的物品,一经发现将取消竞选资格。
  如果孩子竞选班干部,是为了锻炼能力、实现价值,早早地学会热心公益事务、奉献他人,当然应该鼓励。然而,如今“竞选”的目的,显然已经变样。在一些孩子的心目中,班干部异化成为权力的象征。“官职”越大,也意味着权力越大,竞争也更激烈。因此,与其说是班干部的竞选,不如说是权力的角逐。
  可怕的是,这权力还不是用来服务,而是“管人”、惩罚人。比如“纪律委员”一职,被认为是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监督同学们的职务,谁小声说话、谁做小动作都会被“纪律委员”一并记录在案。显然,权力划分了等级,营造了尊卑,也因此充满了诱惑。
  于是,“竞选”的变味,已是不可避免。为了“拉拢关系”,或送礼物或请吃饭,甚至还只小学三年级,就“有的带巧克力、有的带毛绒玩具、还有的为了讨好‘选民’,还提供了‘代写作业’的交换条件”,“竞选”已异化成为一种交易。毋庸置疑,孩子“竞选”的背后,处处有大人的影子。比如学校,设置了如此之多的“官位”,而其中诸如路长、灯长、书长等形式大于内容的“新职位”,而“定制竞选海报、印学生名片”,当然更有着家长的资金“资助”。
  这实在让人担心。如今的孩子,并不生活在真空之中,学校也早已不是一块净土。孩子耳濡目染于社会的负面影响,甚至许多官场的“潜规则”,也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们在班干部竞选中,已开始或多或少地“无师自通”。显然,对于“学生官场”堪比“小江湖”,更应该反思的正是教育者。无疑,于家长,“当官”被当作孩子今后升学时的“敲门砖”,于学校,把“当官”当作简便易行的“激励”手段。于是,学生的“官职”,附着了大人的功利目的,“成人江湖”也被几乎“有样学样”地复制于校园,然而,其代价是“官本位”思想侵蚀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因此,尤其令人沉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列表 ( 评论1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星期八

    2011-11-20 20:15:01
    培养一个笨蛋,不是社会需要什么,不管学生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村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