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红色

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

user 发表于 2011-11-21 18:58:56 | 显示全部
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过过一位中学生的来信,这位中学生有一天在老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张名单,它把班上的同学分为三类:有希望的、没希望的、可能有希望的。他自己恰巧在没有希望的名单中。他看了这份名单后非常难受,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仔细想一想,类似的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教育行为也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有时甚至以爱的名义。每一届高三一个传统的做法就是划分边界生: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把考学有些希望但把握性不大的学生定为边界生,通过个别谈话,给予特殊关注和鼓励,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这样的做法似乎能取的不错的效果,好像也是成功的。但很少有人想一想,这样的划分其实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会让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也包括所谓的“边界生”,因为他们会时刻感到自己处在悬崖边上,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做法在激励了个别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失去自信。由于高考人数的限制和不恰当的评价机制,使得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精英教育,大部分学生连边界生都没有资格属于,他们被人为地划分为了“没有希望”的一类,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有人曾说过:中国的教育让三分之二的学生带着失望和挫折感离开校园。

     朱永新在《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中说:“如果挫伤了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东西——人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教育工作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歧路,导致失败。”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但人为地给学生乱贴标签是不科学的,况且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希望。“他们虽然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朱永新)。罗森塔尔效应早已证明,教师对学生迫切的期望,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他们的智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我们要仔细反思我们的每一个教育行为,千万不要再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村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