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红色

家长才是造成孩子不快乐的“帮凶”

awerva 发表于 2011-11-23 20:22:28 | 显示全部
这些年,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西方教育观念在国内很有市场,总是看到各种理论说孩子应该怎么样被教育,却很少有人站出来指出,家长也是应该被教育的。

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素质”没有进步,不少家长还是用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的传统思维教孩子,“分数挂帅,智力先行”,“考个好分数,就能有好前途”,“看教育理论有啥用,不当吃不当喝,更不能让孩子上重点”。为了让孩子考高分,宁愿将孩子圈在家里;为了让孩子考理想学校,宁愿让自己成为“孩奴”;为了让孩子得到进步,宁愿扭曲纯真个性。只要多数孩子选择了某兴趣班,其他家长自己就坐不住了,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说得形象一点,很多扭曲而荒诞的教育做法,背后都有家长“隐形的翅膀”在忽悠。手握应试教育的“杀威棒”,在对孩子进行声势浩大的威逼利诱,在无情剥夺孩子的快乐、自由和无拘无束的个性。孩子毕竟是弱势的,只能成为可怜巴巴、任人宰割的“教育羔羊”,成为不快乐的群体。

不快乐、无健康人格的孩子更易成为教育次品

孩子天性就是爱玩,兴趣广泛,也有权益和尊严需要,当家长用太多的成人意志封杀和否定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正就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有用,有效,却终归有限”。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也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未来报复”。因为过分的教育榨取和沉重负担,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孩子可能是“功利发展的成功者”,却会留下诸多“教育后遗症”。

这些年,教育极端事件不断发生,有小小年纪就弑母杀亲的,有极端逆反和性情暴戾的,有两种心态双重人格的,滋生不少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据报道,天津市对本市约160万青少年调查,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至16%;目前来此就诊的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1995年增长了约七倍。近年,青少年因心理危机造成的自杀、校园暴力、沉迷网络等事件不绝于耳。与这种“快乐蒸发”不无关系。

最典型就是前段时间的“药家鑫案件”,那些既不懂教育,自身性格有一定缺陷,同时又很自以为是,粗暴地管理孩子的“强权家长”最具破坏性。

家长更需教育 不能光做孩子不快乐的“帮凶”

为了给孩子创造和谐未来,就算是有功利需求,也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比如有些作业,如果孩子会了,就没有必要重复写;比如对孩子不想上的兴趣班,就不要逼迫孩子;各种教育决定,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尊严需要,而不能居高临下不讲理。

写到这里,想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亲的做法 ,杜鲁门新当选总统时,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这种“成才观”值得借鉴。如果说做总统是“人上人”,那么挖土豆自然就是“人中人”了。在母亲眼里,其实他们都有同样的价值。现在,在国内,凡人、平凡,也成了不少理性家长的培养目标,“快乐的玩,不给孩子报任何的兴趣班,不给他提前去读小小班,不走进任何一家早教机构。”孩子同样会很有出息。

这才是开明睿智的家长、有独立主见的家长,也才是孩子最喜欢的家长。

结语:

家长要想不成为“教育帮凶”,学习是最有效的改进手段。关起门来教育孩子容易产生很多教育问题。为了让孩子更快乐,更和谐。家长最好成为“学习型家长”,成为伙伴、陪伴者,而不是绝对性指导者。让孩子成为写字楼里的精英、专家,更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健康、简单、自食其力者。为社会培养更多腹有诗书、心态阳光的优秀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村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