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红色

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的是什么

弱智老师 发表于 2013-12-11 21:14:05 | 显示全部
       有人认为,师资力量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发展,于是乎很多人都把师资力量的差距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会极大地伤害我们的教师。难道较差学校的老师就一定很差吗?很多教师在薄弱学校任教,任劳任怨。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待遇的高低,甚至还常常被拖欠工资;他们职称的晋级常常是被一再延误,而无牢骚;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多少年没有改进过,从无怨言。他们自身的生活非常简单,不像城里的老师生活那样舒适和安逸。就是这样的老师顶起了我国基础的大梁,他们成了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脊梁。就是他们,却经常被排入较差老师的行列,经常被歧视,经常被调侃,甚至于被一些懂教育的行家里手、专家、行政长官们说三道四,这是多么的不公。
   
    朱小曼教授在《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一文中指出:其实我们应当更应推崇在一般条件、常态环境下,受到学生喜欢和尊敬的教师。……我们不希望过度使用评先、拔尖的方式而引发不愉快的竞争。为什么现在要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呢?为什么导致一批教师出现厌倦感和挫败感呢?我们不要人为地夸大教师间的发展差异性。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人为地夸大教师间的发展差异性。重点中学的教师的素质就一定高出普通学校的教师吗?笔者的好几位朋友,原都在乡村中学教书,那是成绩也不见得怎么突出。后调入重点中学任教,很快就出了成绩。一所学校的发展主要靠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很多答案。笔者是一位基层普通教师,我以为教师的发展主要靠校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办学效益无不与校长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一个学校的位置与校长的办学水平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由师资决定的。我们有些校长在谈到自身学校时感慨本校的教师不行,我们一出台什么措施,二出台了什么政策,就是效果不好。教师不好好干。政策措施为啥不行,为什么得不到教师的响应?校长要自我反省。我们来看看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几所学校,泰兴的洋思中学、溧水的东庐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他们的师资在学校出名之前好吗?不好!洋思中学的蔡林生校长曾说过,他们是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培养了一流的学生。东庐中学是在面临撤并的情况下,校长绝死地而后生。杜郎口中学是在一片混乱的状况下,校长另辟路径,拯救了学校,也成就了学校。这些学校在崛起前后,生源没有变化,教师没变化,只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并得到了贯彻。难道这些学校在出名之前教师就是差教师,出名之后就是好教师吗?所以,我提醒一下一些老是怪教师的校长首先要反省自己,因为你才是学校发展的主导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列表 ( 评论1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3-12-11 21:20:43
        办好学校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营造一个良好、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
        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人为本,是学校最重要的办学理念。无论多么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思想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如何发达,都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因此,学校领导的作用应该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此,首先要确立师生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科学的管理必定是民主的。学校应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办好学校的思想,广开民主渠道,倾听各方意见,使学校的政策都得到师生的真心拥护。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置学校领导班子工作和思想行为于群众监督之下,使教职员工及时了解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动员广大职工共议学校改革发展大计,为建设学校献智出力。其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为贵”,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不可否认,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文人相轻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一些教师习惯于个人奋斗,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难以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合力。学校应当通过细致周到的思想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正确理解竞争。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团结、合作,以及相互的包容和谅解。惟其如此,才能减少磨擦,凝聚人心,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第三,要以高尚的情怀去关心爱护全体师生员工,切实改变管理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学校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深化人事、职称评定、分配等制度的改革,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师的待遇。

      制度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的外在形式。建设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学习环境,努力促进人的发展,是一流制度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学校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的质量。一流的制度就是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逐步培养一批优秀的拔尖人才,使之成为学校建设的核心力量。我以为,强调制度的规范化、严格化固然重要,确立教师的硬性指标也势在必行。但是,也应当看到教育教学有其特殊的规律,人才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时,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给教师提供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而不是人为地制造一些条条框框,使教师整日忙于应付零敲碎打的具体指标,无力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同时,我们应当相信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对教育教学怀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制度建设中,应当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以期形成鼓励探索,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的良好氛围。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所学校管理制度再完善再完美,思想工作做得再好做得再细,矛盾和不同意见还是有的。我以为不必为此大惊小怪。教职员工的思想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根本的问题在于校长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一些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校长应该有宽以待人、海纳百川的胸襟,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气度,哪怕教师行为有明显的偏向,也要有礼让三分的君子风度和雅量,甚至要有点忍辱负重的勇气。作为一个校长,只有平时多关心教师的工

      作和生活需要、多了解教师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多讲究一点管理艺术,努力造就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大同”,也有局部上的“小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张扬的团结、祥和、奋进的校园人文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村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