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红色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弱智老师 发表于 2012-8-6 15:02:02 | 显示全部
1、针对“综合性”的教学策略
⑴ 积极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论,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教学手段,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基础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⑵ 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要软化学科间的界线,使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切实地进行学科整合。比如,一方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INTERNET来学习其他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发现、补充信息技术课程所学的不足,促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扩展与深入。

2.针对“基础性”的教学策略

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

面向全体,是指不仅要照顾困难生、激发优秀生,更要关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要“盯着中间,兼顾两头”,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思维过程,注重方法获得的指导、总结。如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选择对象”这一操作的方法,总结出鼠标右键无处不在的功能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两个方法,就可以解决操作中的一大片问题。另外,“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避免求难求多求全求快,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已会了什么,不会什么,理解什么,不理解什么,障碍在哪里,想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及时采取对策,或个别辅导、或分小组讲解、或集体回授,夯实基础,防止学生食而不化,奠定他们在信息处理技术层面上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列表 ( 评论9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02:20
    ⑴ 积极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

    ⑵ 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知识**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地学,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04:08
    陈至立同志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一种动手实践能力。是中小学生新的终生有用的创造发展的基础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动手实践的能力;它是一种基础能力,是创造发展的基础能力,是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我们谈信息技术离不开其存在使用的主体----人,在中小学就是学生。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中小学生的一种动手实践的、创造发展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校就是中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手实践、创造发展、终生有用的一种基础能力。认识到这个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这个特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地搞明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这就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围绕中小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具备信息技术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05:22
    一、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1. 科学性

    任何技术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支撑着,信息技术也不例外。首先是信息科学,然后才是信息技术。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所以在教技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技术所依托的科学理论。

    2. 实践性

    技术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

    3.   创新性

    技术的本质在于发明、创造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践问题中,给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   应用性

    由科学理论发明技术由技术产生工具,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工具性,工具再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5.  综合性

    首先,就信息技术而言,它包括了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技术。其次,它的应用涉及到各行各业。它不仅要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

    6.  基础性

    其一:信息素养已经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其二:信息科学已经成为其它科学的基础。

    由此,我想说的第一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有空间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06:09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来内容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对于这门课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一) 发展性特点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
        现实表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每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性能价格比将提高一倍”。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尽可能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作用,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现行中小学由于各地经济和考试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课程的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早期越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二) 综合性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文学、数学、物理、机械、工程、光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特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就目前中小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结合通常为三个方面: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计算机辅助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装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限。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了超文本方法来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思想,这为实施整合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龄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三) 应用性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更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理论和实践业已表明,计算机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能力 。正因为计算机拥有图画、声音、交互控制、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和正在日益发展的远程通讯能力,在教学中作用将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和学习实际;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同时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 工具性特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机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感情。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处理现代化的信息。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两个误区:一是把信息技术课程上成单纯的计算机语言课。不可否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中、英文打字练习和计算机语言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不能因此而只顾一点而不计其余。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确重点应该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确培养和训练与算机辅助教学并重,而不应该只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辅助教学功能,也不能只强调辅助教学作用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首先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的灵活使用;其次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再次是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简单通俗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由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变为以计算机操作教学为主,以语言教学为辅,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并使其成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工具, 用计算机学习写字,用计算机学习算数,用计算机学习音乐,以及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语文、自然、英语和它科学文化知识,并利用计算机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或选择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让学生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确过程中实践、锻炼。这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的“信息”,当然是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有有意义的知识。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字处理软件教学,完全可以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编辑、修改学生自己的作文,或同意修改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文”。比如,教师把:多媒替计算机与语文教学整合采用由“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局部分说——整体总说——计算机打字表达——评议批改”等六个教学环节所组成的新型教学模式来进行作文教学实验。其中除第一、二、六这三个环节主要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外,其余环节(包括第六环节)均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      实验性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实验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程是实践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用。针对这一                         特点,我们建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2) 对学生来说,在计算机面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一仪器,而是用来学习、 动    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   上机操作是实现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
    径,也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机时,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科知和方法指挥计算机工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完成自己的确各项任务。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第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抽象化的形式描述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六) 趣味性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会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分析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真正的兴趣。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不断诱导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热情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精心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得进步。特别要挖掘计算机与其它学科整合中体现的优越性,用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事实去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比如,我们的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确明白“轴对称性”,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整合”,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讲授。他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课的同学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性”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性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别三角形,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的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完成了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既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数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信息素质。
    综上所述:作为担负着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责任的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根据其学科特点所制定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能够比较熟练地用信息技术来接收与处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各类信息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12:17
          既然我们教这门课,那么我们就要了解这门课的特点,特别是对于这门课程里面的很多的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概念和知识,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没有提及的,但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是需要把他给讲出来的。就比如MP3里的要讲到音频的采集,压缩等,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压缩比率下,声音的清淅程度是不同的,及如何在听高音质的音乐等。这样学生在以后就会了解到信息技术里面的声音的形成。在讲到视频的时候也要把视频采集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下,及介绍不同的采集压缩方式所形成的视频的特点等,学生会对这些产生很高的兴趣。并在学生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的注意的问题,就是当然的知识要当堂巩固完成,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与文化课不一样,我们的课时很少,没有课后时间,也没有专门的作业时候,所以一节课在讲的时候就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本节课的内容给尽可能的给掌握了。所以在讲课的时候,不要完全按课本和教材的知识顺序来进行,而要按自己的方式重新进行安排,用更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把知识给学会。而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呢,就像李老师所说的那样,不要把作业定的太死,而是给学生一个大方向,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创作。而在作业的验收方面,也不能以美丑来评价,而要以创意的眼光来看。并且要多以鼓励的方式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产生信心,对么以后你的讲课和作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
          对于小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作业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就要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内部,由小组负责人进行统一的分工来进行合作完成作业。这样既能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锻炼,也能对学生的小组集体意识达到很好的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14:53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五、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评价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三、学以致用,学科整合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立体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学科整合、全面发展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五、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评价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25:31
    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蔽病是,无论学生现有知识情况、接受能力多么不同,老师授课时仅能用同一声音,同一内容,同一进度来指导他的学生。这不仅限制了优秀学生飞翔的翅膀,同时又让后进生听课时苦不谌言。正如前行在森林中的探路者,必须倚靠指南针地图才能走出莽莽林海,我们面对的这些在学海泛舟的学子们也急需地图和指南针实时纠正歧途,找出一条适合自已的航路。但由于目前师资匮乏,面对学生,我们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多地介入教学领域,CAI软件方兴未艾,计算机的网络化的趋势,交互性的特点越来越启发我们的思维--我们能不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教学网,在这个网中,描绘出一个"知识森林"的全貌,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这张"森林地?quot;找出自已在森林中的位置,进而为自已找出一条最适合的道路。但他们必不是彼此分隔的,利用教学网内建的BBS,每个探路者都可以发表自已的经验,新的收获,甚至发出SOS。教师也可加入到这场不受时空所限的讨论中去。当然,当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可以进入教学网的考试系统,对他们的收获作一检验,考试系统拥有一个题库,教师从题库中抽题组卷让学生限时完成,完成后可以立刻统分,进行质量分析,教师从学生的答题中认识学生的不足,在辅导时便可有所侧重……这一切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教学吗?

      这一切在Internet深入人心的时代已不在是理论上的空谈,《福州一中信息技术教学网》(以下简称教学网)就是其中一个范例。

      这个教学网分为教学、考试、管理三模块,前者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息息相关,后者两者主要以质量分析为目标。

      一、教学模块

      自从信息技术列入中学课程,它的授课方式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相对传统学科教学有很大差异,首先一点,它的受众层次差异很大,如果简单将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组合一起,那么上课必然不受学生欢迎,而上机实践,学生又感觉像在重复动作,索然无味。学生的个性,创造力正在受到压制。其实,又何必让"方的,圆的,长的,扁的"学生经过教育工厂锻压后变成同一模子的学生呢?"条条大路通罗马",确立一个教学目标,一个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自我实践,研究探索,也许得到东西要比在课堂上听到的要多得多,因为学生不仅获得的知识,也从中得到了获得知识的方法。

      我们教学实践中一直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告诉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后,就公布今天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高级任务是什么。最后展开讨论,总结今天的收获。我们这一"还政于民"的作法立刻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教师赢得教学的轻松,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观察学生的进展上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几点不理想的地方:一是学生往往不清楚自已的任务,短短的支言片语和基本任务、高级任务的简单划分不能让学生明白我到底该干什么?二是学生只知今天的任务,却忘了上周的任务,对下周的任务更是茫然,教学失去了它该有的连贯性。

      为此我才决心尝试作一个教学网,通过教学网公示今天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高级任务是什么,基本任务和高级任务中又包含若干子任务,这些任务实际上一脉相承,是实现这堂课教学任务的各个步骤,之所以这么细分,是为了让不同程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已情况把其中某一步骤作为起点,当然一堂课45分钟,他们的终点也不尽相同,但有收获是肯定的,未完成的各步骤也成为课后自学的一个导向。

      进入教学网后,学生看到该学年各周教学内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全年的教学任务,也清楚的知道本周教学在全年中的位置。右边的状态标示本次课的详细内容是否开放给学生看(并非所有课的教学安排都适合让学习提前预知,比如期未考试的那堂课的考试安排),状态标示这课是否可以结束内部BBS的讨论。是教师编写教学任务的入口按钮。进入后,教师可以随时更新发布教学任务。

      学生进入本周的教学内容网页,了解今天的任务,浏览教学任务的流程,将根据自身情况开始它的上机实践,在遇到疑难之问时,可以进入本周的BBS,发贴子寻求帮助;同时学生在意外获得一个新的信息是也往往愿意把他所知道的发布在BBS上与大家分享。一个严肃的教学网在拥有一个BBS后变得活跃,有人情味起来,大家在上面分享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快乐。 二、考试模块

      教学模块和考试模块实际上是融合成一体的,从教学内容网页可以直接按相应链结进入考试或练习的网页,因为教与练本来就是相辅相承了,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可以直接进入该阶段的练习题网页,对他的实践收获作个综合评价。

      考试模块治?际院土废傲街郑?罢呤撬婊?鎏猓?纪杲鱿允境杉ǎ?笳呤撬承虺鎏猓?废巴瓿珊笙允境杉?白鞔淼奶饽浚磺罢咛峤痪碜雍螅?荒茉市砜忌?俳?肟际酝?常ń?苟?蔚锹迹??竺婵梢圆幌奘辈幌薮蔚亟?耄?醚??欢咸岣咦砸训某杉ā5?宦凼强际曰故橇废埃?恳淮窝??峤坏拇鹁矶既肟猓?踔裂??恳坏赖拇鸢付嫉羌窃诎福?阌谌蘸笾柿糠治觥?/p> 一个完整的考试或练习的流程是这样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系统在引入【选择数据】这一步骤了,使得后面的查成绩、及质量分析的对象变得具体,举例来说,学生完练习后,老师若直接进入【成绩总览】的话,他看到的是所有同学各次提交成绩,非常零乱,但在【选取数据】的限定班级座号后,可以看到这位同学每次练习成绩的变化。同样道理,在老师在限定好试卷名,班级后,通过【质量分析】可以看到每个班在这份卷子中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老师面对这份质量分析反思一下授课或指导中的不足,并针对这些薄弱点,在下一堂课重点评析。

      三、管理模块

      教学网系统是利用ASP程序结合数据库动态生成网页的,如果没有管理模块,那将让你陷入频繁进入服务器,修改数据库的境地。而这一操作恰恰要冒误操作、引起系统紊乱的危险。这里面所谓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生、管理员的登录:不同的身份拥有不同的权限,因此进入教学网的第一页便是登录网页,登录后,学生选择自已的年段栏目进入,管理员进入后将开放所有栏目,其中包括《考试系统管理》一栏。

      2.各周教学任务的编缉:在图1所示的网页中有个按钮。前文说过,它是用于编缉各周教学任务。点击后即进入,在课题名称下几个按钮分别表示"加入练习链结"、"插入图片"、"加入考试链结","加入本地资源链结","加入互联网网址"

      3.BBS管理:互联网上论坛历来就是良莠不齐的地方,为了避免教学网论坛的庸俗化,所有人发的贴子都必须用他的真名发表。用管理员的账号进入BBS后,就可以删除不良贴子,并且在本周课结束后,关闭本周课配套的BBS。

      4.考试管理:首页中就是考试管理系统的链结,但这一链结也只有管理员才有权点击进入。管理系统以练习考试的三个不同阶段分类所有管理功能。 a) 练习、考试前:题库管理、抽题组卷 b) 练习、考试时:启动考试、停止考试、开放二次登录 c) 练习、考试后:选择数据、成绩总览、质量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26:53
    (1)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科学是一门年轻而发展迅速的科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都以加速度向前发展,必然带动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
    (2)广泛应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它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信息时代的“第二文化”和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
    (3)高度综合:计算机科学最初的理论基础是数学、逻辑学、物理基础和电子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越来越多地与其它学科发生密切的联系,如语言学、心理学、工程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材料学、光学、生物学等等,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
    (4)应用与理论几乎同步:没有一种学科能象计算机这样,应用理论几乎同步发展,少有滞后性。新的理论很快便见诸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很快便普及开来,尖端科技成为大众常识和普通人掌中之物。

    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实践性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弱智老师

    楼主| 2012-8-6 15:38:16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如何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问题。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的知识的传递,师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最基本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手段。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语言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语言特点。因此.说话的艺术也成为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村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