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红色

许卓娅:儿童教育需要“心法”

user 发表于 2010-11-23 15:33:39 | 显示全部
记者:Brenda Wong
地点:南京•仙林大学城
每次见到许卓娅老师,总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声笑语。还未靠近,就能听到教室里,大家的歌声和笑声,以及有节奏的拍手声。教室后面有两台专业摄像机,许老师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享受到大学教育资源,她们在和电子图书馆合作录制课程,放在网上,让那些对学前教育感兴趣的人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料。

记者:儿童教育,系统的好,还是分科的好?

许卓娅:幼儿园的课程思想,曾经历了许多历史沿革,无论是早先的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主题”课程,还是后来课程改革期间反复探讨过的“分科”与“综合”课程思路,都不应该是唯一的课程设计思路。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思考。只有适宜孩子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的课程设置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愉悦,从而获得成长的快乐。反之,孩子则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痛苦的情绪。

比如,以“春天来了”为主题,在自然科学上让孩子认知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而梅花是南京的市花,流传着三国孙权的故事,了解这些,可以让孩子得到人文上的熏陶。在音乐教育的选择上,则可以选择“梅花山”主题的儿歌。

问题来了!某一位幼儿园老师在歌曲选择上,不仅为孩子选择了一首唇齿需要高密度活动的儿歌,音符密集,神经反应要求很快。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求小朋友手脚并用,击打节拍。复杂的肢体运动,尤其是相对笨重的下肢活动,使得孩子紧张而痛苦,呲牙咧嘴地应对节拍,生怕做得不对而被老师批评。

这样的综合主题活动,就是典型的没有考虑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容易扼杀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因为很难,孩子很容易就“晕菜”了,体会不到“习得”的快乐感。

儿童教育要立足孩子们的现有基础,不同学科的学习要循序渐进。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他们才会有成长的快乐。个体最有价值、最永恒的快乐应该是成长快乐,即意识到自身生命价值不断自我实现的快乐。帮助孩子获得成长快乐,才是设计和实施教学更应该追求的价值。如果我们能随时帮助孩子更多地收获成长快乐,那么成长和快乐就会和谐起来。

记者:孩子的课堂,老师参与多少合适?

许卓娅: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让所有的人都参照“一定要如何”的标准来开展,都有可能会引发问题。我们要真正站在“对象”的角度,去反思和研究我们的学科、规律以及教学实施等。在儿童教育领域而言,是给孩子板板正正的指引,让孩子完全地观察模仿,还是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自主发挥创造?需要“框架”结构的调整。

我们曾经在深圳看过一堂课,老师播放《狮王进行曲》,让孩子自己创想,追跑尖叫。最初,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低水平重复奔跑、蹦跳、尖叫而造成的疲劳,由于缺乏明确新挑战而造成茫然和麻木:不断有幼儿停下大声喘气,或大声叫喊“累死了”;而有的幼儿则“神游”在活动以外。

在经过结构调整的课堂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在较合理有序的教学环节中,幼儿的眼睛都是闪闪发光的,有时是为新的知识,有时是为新的挑战,有时是为自己的创作或自我超越。过于强结构化,或过于弱化结构,都存在问题,需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能力,给他们“框架”,告诉他们原理和方法,也就是一些“心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列表 ( 评论1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user

    楼主| 2010-11-23 15:33:50
    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在哪里?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说和做。
    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能力,告诉他们一些大原则。
    接下来就是他们自己的创作和发挥。

    比如,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创作一个哈萨克族的鹰舞。这是目标。在形式上,要告诉孩子们,靠近中国新疆一直上到东欧许多地区,大家一般跳的是结伴邀请舞,而在北非和西亚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则以圆圈或链状的舞蹈居多。这是那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的,也是两种基本的社交舞蹈设计的思路。

    孩子们早期设计的舞蹈动作比较像命题画,常常会比较具体地去模仿老鹰或拟人化的如老鹰妈妈和小鹰的故事,较多地反应了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一般不会有更多超越现实的创作。如果需要让他们学会创编更加具有形式感的舞蹈,就需要老师在引导下去观察哈萨克族的舞蹈“心法”如尽管:同样使用人的臂膀代表鹰的翅膀,但不再是同时上下拍动,而是轮流上下拍动;手臂可以有高低、曲直各种姿态;肩膀和手腕运动得很有趣;两人配合时可以有各种空间状态如面对面,肩并肩,背靠背等……在观察、提炼了这些规律之后,孩子们所创编纯形式鹰舞,便更具有抽象性和变化的丰富性。

    在这里,可以和孩子们分享其他一些“心法”——如舞蹈等艺术形式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哈萨克族的舞蹈以鹰——他们所崇尚的猛禽居多,而在夏威夷,很多的舞蹈则以波浪曲线居多,许多是从海浪以及海洋动物的运动特点中抽象出来的。再如无论是舞蹈还是体育活动,在操作的时候都需要考虑空间方向、空间水平、力度、幅度;以及是一个人运动还是多个人配合运动,是仅运动身体和需要操作器械等。当掌握了这些原理“心法”,孩子们对舞蹈乃至对运动的理解以及创造的思考将更加深入。

    记者:对儿童教育而言,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许卓娅:在这里说的是我个人对“好老师”标准的理解和期望。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需要健康的人身观、世界观,一位智慧的老师,爱自己,让自己生活稳定,乐于助人等,老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人格发展和学习。

    其次,好老师要能了解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规律,了解孩子学科学习发展水平和规律等,不是说一定要是专家,但要尽量往“专家”的标准去发展自己。

    第三,好老师要有能够培养孩子不断学习的热情和品质,教孩子学以致用,鼓励孩子不断探索新的东西,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们一起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许卓娅教授侧记

    第一次见到许卓娅老师,是在2010年7月份的长沙,第七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将近三个小时的主题发言的精彩、互动,自不待言。全国数千名园长老师慕名而来,现场有许多加座儿。在被现场听众围着问问题或合影留念后,许老师和会议主办方——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老师学生们一起,帮忙把椅子从台下整理到台后。这样的初识,让我充分感受到许老师的热情专业以及平易近人。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学前教育分会随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许多国际音乐教育学者对许卓娅老师在会上分享的“小老鼠上灯台”等中国传统歌谣很感兴趣,纷纷过来询问,美籍韩裔的林南熙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可能是亚洲人的面孔,使得许老师误认为林教授也是国人,于是热心地用汉语做了一通解说。在意识到语言不通之后,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语言虽然不通,但音乐却没有国界。为此,许老师还特意在会议休息期间,为林教授写了曲谱,并录制了歌谣。

    第三次见面是采访许老师,采访从下午三点直至晚上九点左右,我俩的晚餐就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食堂里解决的。漫步在校园里,我十分感慨,许老师讲的内容无一不是对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以及孩子们具有实际操作借鉴价值的。许老师微笑着说,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校风受到杜威实用主义精神以及陈鹤琴、陶行知先生们的影响比较大吧,比较倡导务实和活学活用吧。

    “活到老,学到老”,许老师一直在身体践行。只要提到不一样的教育教学内容,许老师就立刻特别精神,兴致勃勃。当我提到11月26日在北京举办“全国幼儿园艺术教育论坛”上,会有来自加拿大的Sarah Peel老师展示拥有30多年历史、风行全球60多个国家的儿童音乐及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美悦”课程时,她就特别关心自己的时间安排能够看得到课程展示。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很希望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兼收并蓄,更好地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村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